金秋十月,丹桂飘香。国庆中秋双节,枞阳县科技馆精心策划“科技赋能未来·非遗传承文明”主题系列活动,八大特色项目将科学探索、非遗传承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,吸引全县近千名群众热情参与,活动现场人头攒动,欢声笑语不断。
“鸭”力全消趣味浓,科普闯关乐无穷。在科技馆大厅减压套圈区,参与者在指定线外将套圈精准投掷到鸭鸭气球上,“瞄准!发力!”欢呼声此起彼伏。“这个游戏看似简单,实则暗含物理知识,出手角度30°时,套圈飞行距离最远。”科技辅导员现场讲解。成功闯关者获得枞阳县科技馆文创小熊、科技模型等精美礼品。
“脸”趣横生绘国粹,非遗传承润童心。非遗脸谱制作活动成为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,活动现场,科技辅导员手持画笔,一边演示京剧脸谱的绘制技巧,一边讲解脸谱背后的文化内涵,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,用环保颜料在空白脸模上创作,还原经典脸谱。
不“漆”而遇见匠心,水影成扇韵流长。非遗漆扇制作活动弥漫着淡淡的大漆清香,科技辅导员向观众展示传统漆艺的奥妙:“漆扇制作讲究漆随水动,意随心转,每一把扇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”参与者将彩色大漆滴入特制水盆,轻轻搅动形成绚丽纹路,再用宣纸扇面缓缓拓印,当扇面展开的瞬间,流动的漆色化作山川云霞,引得众人连连赞叹。
巧手拼装显智慧,科技筑梦向未来。积木创客活动中,孩子们化身“小小工程师”,分组合作拼装卫星、机器人、桥梁等科技模型。“齿轮咬合要紧密,否则传动会失灵!”在辅导员指导下,孩子们成功组装出一台台可活动的科技模型。家长纷纷感慨:“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,更体会到工程设计的乐趣。”
高清视界探寰宇,透镜奥秘手中明。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,家长与孩子亲子协作组装简易望远镜,并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,拼装完成后,孩子们纷纷迫不及待地使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望远镜观察远处景物,通过调整镜片间距,直观观察到成像变化,解锁“探索科学家”新身份。
诗趣中秋猜灯谜,古韵新声共此时。悬挂着百个灯谜的文化展板成为最具人气的打卡点,灯谜内容别出心裁,猜中谜底的观众可兑换养生套装或科技模型等礼品。有参与者感叹:“这些灯谜既考脑力又涨知识,真是老少咸宜。”
电波传讯跨时空,密码破译练思维。在无线电体验活动中,参与者们组装简易电报机,学习摩尔斯电码的编码规则,通过电报机按键发送简单信息,体验早期通信技术的魅力,“滴滴答答”的电报声将大家带回通讯技术发展的峥嵘岁月。
逐梦蓝天少年志,动力飞行探苍穹。航模制作区化身为“小小飞行学院”,孩子们用轻木片、橡皮筋等材料制作动力飞机模型。“机翼的弧度要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,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升力。”科技辅导员一边调整模型机翼,一边解释伯努利定律。最后的“飞行大赛”将活动推向高潮,数十架自制飞机在广场上空划出优美弧线,飞得最远的创作者获得了“未来飞行员”称号。
双节期间,枞阳县科技馆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,通过沉浸式体验活动,让群众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,在文化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。未来枞阳县科技馆将继续推出更多优质科普活动,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。(枞阳县科协 何婧)